以票房收入來計算,從1973年開始到1991年,華國電影都是處在一個增長階段的。
而在觀影人次上面來講,1979年達到了一個有數據的巔峰,總共有293.1億。
也就是說,國人平均去看電影30次!
在農村,公社上也是有電影院的。
前幾年的時候鄉鎮上的電影院都還能夠正常的使用,學校組織看電影就在鄉鎮電影院里面播放,能夠坐下幾百上千人。
學生家長也是可以來一起看。
但隨著鄉鎮電影院因為年久失修而無法使用,鄉鎮上基本上就不再是放映電影了。
去電影院看電影逐漸成為城里人的專屬。
“現在拍這種高投資的電影,就別想著收回投資的事情!”
國內的電影市場已經爛掉了。
可一些人,是爛而不知。
還在不斷的拍所謂的文藝片。
觀眾不想要看文藝片,想要看商業大片。
文藝片過多,讓普通觀眾實在提不起興趣走進電影院。
畢竟一些文藝片,看不懂!
整個云山霧繞的,整個看下來都不明白在講些什么東西。
另外,文藝片除了喜歡搞隱喻這一套東西,還特別的探討人性。
而探討的人性往往就很陰暗的一面。
整個電影就顯得很壓抑。
大家進電影院花錢是為了開心,不是來找不開心。
另外文藝片的受眾群體應該是文青。
但這個世界上文青數量有很多,但占比卻很少。
而且,文青還有一個毛病,就是一般很難看上別人的作品。
文人相輕!